非 細 菌 性 腦 膜 炎
疾 病
黴菌性腦膜炎
無菌性腦膜炎
特性
隱球菌腦膜炎 病毒性腦膜炎
發病率
念珠菌:男=女
其餘黴菌:男多於女
 
病因
1. 隱球菌
2. 球孢子菌
3. 念朱菌
4. 芽生菌
5. 組織胞漿菌
  1. 病毒:最常見的是腸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另外單純?疹病毒、腺病毒、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人類腸道孤兒病毒、克沙奇病毒等
  2. 其他疾病之合併症:如麻疹、腮腺炎、白血病
流行
季節
 
  1. 7~10月
  2. 腸病毒:夏、秋
  3. 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秋末、冬
傳染
方式
黴菌在土壤、腐敗蔬菜及鳥類排泄物中→人類吸入污染物→肺部感染→進入血液循環→中樞神經  
潛伏期
  3~5天或更長
傳染期
  不確定,感染後2~3天或數天
臨床
表徵
  1. 亞急性症狀,數週至數月方能確定診斷
  2. 似結核性腦膜炎之症狀,為亞急性之臨床變化:
    (1)發燒、頭痛、頭暈、噁心、嘔吐
    (2)視力模糊、複視
    (3)頸部僵硬、腦膜徵象
    (4)視神經乳突水腫
  3. 全面性散播感染症狀:如心包膜、腎臟、腎上腺、淋巴組織及闌尾等部位之症狀
  1. 類似細菌性腦膜炎,但進展較慢
  2. 新生兒和嬰兒:發燒、不安、哭聲高亢、嗜睡
  3. 較大孩童:
    (1)頭痛(最常出現之症狀)、發燒、噁心、腹痛、嘔吐、肌肉酸痛
    (2)腦膜徵象:頸部僵硬、Kerning氏徵象及Brudzinski氏徵象呈陽性反應
  4. Echo病毒4、6、9型:臉及軀幹出現分立性紅斑丘疹,不會癢
  5. 克沙奇病毒9、16型:軟顎出現水庖、潰瘍、陣發性胸痛、心包炎
合併症
海馬回疝氣、水腦、腦炎後遺症(如失明、耳聾等) 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睪丸炎
護理
參閱「細菌性腦膜炎之護理」  
預後
死亡律25% 為自癒疾病,輕者3~5天,重者7~14天可復原死亡率低

© 2002 瑪里士維護製作 版權所有
Best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Resolution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