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血 病 |
疾 病
|
白
血 病 |
初 期 |
疲倦、食慾減退、發燒、骨頭壓痛 |
典 型 |
- 體重減輕、食慾不振、逐漸消瘦、發燒、貧血
- 膚色呈蠟樣蒼黃或檸檬黃色,有發癢、發熱或發汗的現象
- 易感染
- 有出血現象,如眼、耳、口腔、齒齦、鼻腔、腸胃道、肛門、泌尿道等部位,甚至顱內出血,皮膚出現瘀斑
- 淋巴結腫大、關節疼痛
- 顱內壓升高造成頭痛、嘔吐、視乳突水腫、躁動不安、嗜睡、昏迷
- 腦膜刺激導致頸背僵直
|
急性期 |
外表病懨懨,呈重病模樣,極易因感染及出血而死亡 |
問 題 |
原因/原理
|
護理措施 |
輸 血 |
化學藥物會抑制骨功能,故以輸血來補充血液中所欠缺的成份 |
- 不輸入全血,而採血液成分療法,以防循環負荷過重,導致心跳加速、肺水腫
(1) 血紅素值低:輸入濃縮血球
(2) 血小板計數低:輸入血小板
- 輸血前,測量生命徵象以作比較
- 檢查血袋之日期、姓名、血型、配對號碼及交叉試驗是否相符
- 輸血前後只輸注生理食鹽水不可與葡萄糖一起輸入,以防溶血或血漿凝集
- 輸血前,先以生理食鹽水沖洗接有輸血過濾裝置之靜脈注射器的管道,之後再換血袋,或是接上Y型之靜脈注射管,並設定醫囑滴數
- 使用有過濾作用之輸血點滴套,開始輸入15分鐘內,需將速度放慢,每分鐘≦2c.c,並觀察有無特殊反應
- 輸血期間,每隔20~30分鐘擠壓一下血袋,以防紅血球沉澱,一袋血應於四小時內輸完
- 輸血時,不可加藥於血液中,應自另一靜脈輸注途徑給藥
- 輸血時,每15~30分鐘監測生命徵象,並觀察有無任何輸血反應,如不安、易受刺激、寒顫、體溫上升、脈搏和呼吸改變、出疹、血尿、出血、胸悶等,通常於輸血後15~20分鐘內發生
- 若懷疑有急性溶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先換上生理食鹽水輸注
- 輸血後,以生理食鹽水沖洗靜脈輸液管,再測量生命徵象
|
噁心 |
- 化學藥物刺激延腦之嘔吐中樞,尤其是椎管內注射方式,常發生於治療後1~6小時或12小時後
- 預期性嘔吐:與病人經驗有關,常發生於治療前數小時或治療時
|
- 給予止吐劑:於噁心、嘔吐發生前使用才有效,且需按規律的時間表給予,而非在需要時才使用
- 採肌肉鬆弛法:如分散注意力、幻想、緩慢之背部按摩及催眠等
- 調整飲食:減少辛辣、油膩的食物,以減少對腸胃的刺激
- 改變活動:臥床休息,且減少活動,以減輕頭暈
|
營 養 |
- 噁心、嘔吐、厭食
- 味覺改變:味蕾對甜酸的敏感度降低,對苦的敏感度增加,故不喜歡吃東西
- 口炎及口腔潰瘍造成口腔疼痛,使病童拒食
- 因口乾、胃部灼熱感、腹脹、腹痛及腹部痙攣等等,而降低食慾
|
- 儘量讓病童吃其想吃的東西待食慾狀況改善後,再提供均衡飲食
- 少量多餐,並食用濃縮性的食物,如高蛋白、高熱量飲食
- 注意食物之色、香、味,以刺激食慾
- 避免太甜、太油膩、過熱、辣性或粗糙生硬的食物
- 進食時,應讓病童保持愉快的心情及輕鬆的環境
- 若病童出現癌症惡病質,即體重下降、身體組織耗損、嚴重的營養不良時,很難復原,必須採取腸道外營養注射方式來補充營養
|
黏 膜
發 炎 |
- 具細胞毒性的藥物和放射線破壞腸胃道中
快速增殖的組
織,導致受損組織脫落、發炎、潰瘍
- 常發生於口腔(以白色念珠菌較常見)、直腸黏膜
|
(一)口腔潰瘍:
- 評估病童之口腔黏膜狀況,有無因破損而拒食
- 使用軟毛牙刷刷牙,以免傷害黏膜
- 至少每4小時及於每次進餐後使用軟棉籤或紗布清潔口腔
- 使用非刺激性溶液,如雙氧水︰生理食鹽水=1:4之溶液,或是抗生素類溶液漱口
|
便 祕 |
- 進食減少
- 使用麻醉性止痛劑
- Vincristine之副作用
|
- 鼓勵病童攝取液體、蔬菜、水果及高渣食物,如洋菜、果凍等
- 必要時,給予軟便劑,促進排便
|
禿 髮 |
化學藥物破壞毛囊
內快速生長的細胞
,而導致脫髮 |
- 治療前,先告知病童及家屬有關藥物導致脫髮之作用及情況,如全身性之脫毛,亦見於眉毛及睫毛等,使其有心理準備
- 向病童強調頭髮在停藥2~3個月後可再生,可能會比較細、黑、亮,但高劑量放射治療,可能永不再生
- 掉髮期間,可鼓勵病童戴假髮、頭巾或帽子
- 維持期時,可使用頭皮脈壓帶或低溫帽子,以減少毛髮脫落,但可能會引起頭痛
- 鼓勵病童表達感受,並適時給予支持,或介紹其他同年齡之病童予以認識
|
出 血 |
血小板過少,造成
瘀血及出血 |
- 評估病童有無出血情形,如瘀斑及瘀點,瘀點常出現於受壓點上,如臥床時之背部及尾椎,長期站立時之下肢等
- 若病童哭鬧的厲害或用力咳嗽時,可檢查其臉、眼及胸部有無瘀點
- 教導病童勿用力擤鼻涕或挖鼻孔,以防鼻出血
- 當病童出現焦躁不安、意識混亂時,需評估有無顱內出血之徵象
|
出血性膀胱炎 |
Cyclophosphamide
(Endoxan)之副作用 |
- 給藥前,鼓勵病童多攝取液體或經由靜脈注射補充水份
- 給藥過程中,應觀察有無排尿灼熱感或血尿現象
- 給藥後48小時內,鼓勵病童多喝水、多排尿
|
月亮臉、水牛
肩 |
使用類固醇藥物之
副作用:病童的臉變得圓且臃腫,並
出現水牛肩、水牛
肚 |
- 治療前,先向病童及家屬說明,於停藥一段時間,外觀會恢復
- 鼓勵病童儘量參與活動,以減少因外表改變所引起之衝擊
|
感染 |
- 化學藥物及放射線治療造成骨髓抑制:白血球數目的最低值常出現於給藥後第十四天,而在給藥
後3~4週,血球
會逐漸恢復正常
- 長期使用抗生素,而產生抗藥性細菌
- 侵入性診斷和維生措施:如腰椎穿刺、高營養靜脈導管的插入等
|
- 施行保護性隔離措施、限制訪客、勤於洗手、嚴格遵守無菌技術,避免感染
- 依醫囑給予抗生素
- 避免病童接觸傳染病患者,若接觸水痘病童後,需注射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血漿,接觸到麻疹或德國麻疹病童後,應注射γ球蛋白
- 免疫受抑制之兒童不可接種活性疫苗,如MR三合一疫苗、小兒麻痺沙賓疫苗、卡介苗等
- 白血球計數超過2000個/mm3後,即可回校上課,若仍少於2000個/mm3,則應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
|
減輕
疼痛 |
- 白血病細胞侵犯組織
- 侵入性檢查及治療:如骨髓抽吸、腰椎穿刺、靜脈注射
|
- 依醫囑給予止痛劑,但不要給予Aspirin
- 維持環境之整潔安全,保持病童身體清潔、於舒適臥位,並給予口腔護理
- 使用分散注意力之方式,如聽音樂、看書、畫畫等
- 採促進鬆弛之措施:如溫水浴、想像法等
- 鼓勵父母撫抱幼兒,並陪伴較大之病童
|
皮膚的
改變 |
- Methotrexate、6-
MP之副作用
- 照射放射線
|
- 穿著寬鬆細軟的衣物,避免皮膚損傷及出血
- 每2小時翻身一次,按摩骨突處,並給予橡皮圈或梅花墊圈
- 維持皮膚乾燥、清潔、避免使用乳霜
- 避免皮膚暴露於日晒或高溫中
- 禁止局部冷熱敷
- 勿使用刺激性化學藥品,如碘酒、酒精等
- 不可在治療部位束縛或外加刺激物,如使用肥皂按摩
|
藥物
外滲 |
化學藥物刺激局部
組織,造成組織壞
死,外漏時:
- 輕微者:局部微微灼痛
- 嚴重者:血管及皮膚潰爛、壞死,靠近關節處會造成關節的攀縮畸形
|
- 病童主訴注射部位疼痛或有灼熱感時,應立即停止注射,但勿拔出針頭,先回抽殘餘藥量及血液至20c.c為止,並記錄回抽出之液體量
- 若外滲藥物無解毒劑時,則將針頭拔出;有解毒劑者,可先固定針頭,在注射解毒劑
- 於注射針頭之周圍部位滴上腎上腺皮質素,以減少發炎反應
- 依外漏藥物之性質,給予冷敷或熱敷
- 依醫囑給予局部藥膏,並以無菌繃帶包紮患部,但勿壓迫。可抬高患肢3天,觀察其疼痛、紅腫及硬塊的情形
- 皮膚硬化、潰瘍或有續發性感染時,施予外科方式切除、擴創或植皮手術
|
出院
衛教 |
|
- 評估家屬對病童之病情、治療、副作用及預後之瞭解程度,並給予適當的教導
- 告知病童生活上之注意事項 ,如:刷牙、飲食等,並增進病童之自我照顧能力
- 告知病童及家屬定期回院診療之時間
- 告知父母若病童出現瘀斑、發燒、蒼白等情況時,應立即回院診療
- 提供家屬書面之照護方法,以協助病童返家後之長期照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