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口足病、水痘
疾 病
手口足病
水痘
臨床表徵
明顯,幼兒出現症狀之機率為100%,學齡兒童則為38%
  1. 水痘位於皮膚表層,呈橢圓形(約2~3mm),外壁薄且易破,周圍則有紅斑環繞
  2. 口腔、陰道及尿道黏膜出疹
合併症
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智能障礙、癱瘓、麻痺、肺出血、肺水腫,心因性休克 腦炎、腦膜炎、雷氏症候群、中耳炎、支氣管肺炎(成人常見)、帶狀皰疹、皮膚感染、血小板減少症、關節炎、肝炎、腎絲球腎炎
發生年齡
9歲以下,尤其是3歲以下 2~6歲,1歲以內少見(因仍具母體的抗體)
流行季節
  1. 冬末春初、秋,但民國87年延至下初方達流行高峰
  2. 平均每3、4年流行一次
冬、春
致病原
克沙奇病毒A-16型,腸病毒71型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傳染方式
  1. 飛沫傳染
  2. 接觸口腔分泌物傳染
  1. 飛沫傳染
  2. 直接接觸病童傳染
  3. 接觸皮膚、黏膜分泌物或污染物品傳染
潛伏期
4~6天 10~16天,有時達3週
傳染期
不詳 出疹前1~2天~痘疹結痂後6~7天
臨床表徵
  1. 先有發熱、厭食、全身倦怠等現象
  2. 喉嚨紅腫、破皮,會影響吞嚥,且不斷地流口水
  3. 口內有淺黃色潰瘍(約4~8mm),周圍有一圈紅色黏膜,以舌頭及頰內黏膜最常發生
  4. 手掌、腳掌及指縫間有紅色的小丘疹,逐漸變成小水皰(約3~7mm),手比腳多,亦可見於手肘外側、膝蓋及臀部
  5. 年紀愈小,皮膚黏膜之症狀愈
  1. 前驅期:無或短,於最初24小時有輕微發燒、不適、食慾不振、頭痛
  2. 發疹期:
    (1) 皮疹由軀幹→臉、肩→四肢(近端比遠端多),呈向心分佈(圖14-4),疹子很癢
    (2) 依紅疹→丘疹→水皰→農皰→結痂,約6~8小時迅速變化,故同一部位於同時間可見到各階段變化之疹子,5~6天內結家後稍有粉紅凹陷→白色→無疤痕
預防
  1. 目前仍無腸病毒疫苗
  2. 免疫不全病童或高危險性新生兒可注射免疫球蛋白,以避免感染
  1. 水痘疫苗:於民國86年7月開始有接種,適用於1~12歲之兒童、免疫力差者及親近水痘患者之家人和醫護人員
  2. 免疫不全之病童接觸水痘病童後,應於3天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以避免或減緩發病速率
護理
  1. 保持病童皮膚的清潔乾燥,避免感染
  2. 病童常因喉嚨痛而造成吞嚥困難,可給予冰冷的軟流質飲食,如布丁、果凍、果汁、牛奶及發酵乳等,以供給營養及水份。必要時,可經由靜脈注射方式給予營養及水份
  1. 嚴密隔離至痂皮脫落
  2. 皮膚護理
    (1) 局部塗抹抗組織胺藥膏、Calamine外用藥水或以硫酸鎂溫水浴止癢
    (2) 穿寬鬆的衣物
    (3) 協助病童每天洗澡,並經常更換床單及衣服
    (4) 將病童之指甲剪短,避免抓疹子,必要時戴手套
    (5) 安排合適的活動,以分散對搔癢之注意力
    (6) 教導病童按壓發癢部位止癢,而不要用手抓

© 2002 瑪里士維護製作 版權所有
Best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Resolution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