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 布 疹
疾 病
尿布疹
性 質
1. 又稱尿布性皮膚炎
2. 急性皮膚炎反應
3. 非過敏性及刺激性的接觸性皮膚炎
好發年齡
9-12個大的嬰兒
種類
原發刺激接觸性皮膚炎
擦疹
脂漏性皮膚炎
汗疹
原發性白色念珠菌炎
病因病理
  1. 氨刺激:來自尿液分解
  2. 糞便刺激
  3. 清潔劑及肥皂的刺激
  1. 受熱、潮濕及汗的刺激
  2. 皮膚互相摩擦
天生麗質 皮膚受熱與潮濕的刺激 白色念珠菌感染,常發生於鵝口瘡之後
侵犯部位
臀部圓凸部、大腿內側、陰阜、陰囊 腹股溝、臀肌突出處、頸部 皮膚摺疊處,如頸部、腋下或腹股溝的擦疹處 皮膚熱濕的部位,尤其是包尿布的地方 臀部圓凸處、腹股溝、肛門周圍、大腿內側、下腹部
臨床表徵
皮膚發紅,有紅疹皰 皮膚鄰接處或摩擦處有紅色浸潤
  1. 患處有油脂覆蓋及黃色鱗皮
  2. 原發於皮膚摩擦之部位
  3. 不會癢
無菌性、清澈的小膿 紅色小丘疹,周圍有脫
護理
  1. 病童的尿布潮濕或被糞便污染時,需立即更換。
  2. 每次換尿布時,先用中性肥皂及溫水洗淨臀部,以維持臀部清潔乾燥。
  3. 包上尿布前,可將患處暴露於空氣中,或用烤燈(25-40瓦特),距離約35-50公分,烘15-20分鐘。
  4. 使用烤燈時,皮膚不可塗抹油膏,以防皮膚被灼傷。
  5. 烤燈治療後,局部使用藥膏:
    類固醇藥膏可以降低發炎反應。
    氧化鋅軟膏及維生素A、D、E軟膏具保護作用。
    感染時,依醫囑給予抗生素。
  6. 若尿布疹較嚴重,需將尿布煮沸,且以藥物消毒或暴曬於陽光下,以消滅病菌。
預後
良好

© 2002 瑪里士維護製作 版權所有
Best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Resolution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