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 疹
疾病
濕疹
性質
1. 又稱異位性皮膚炎
2. 慢性發癢性的皮膚炎
3. 過敏性疾病
好發年齡
好發於2個月到5歲的孩童,大多於1歲內會發現。
病因病理
過敏原進入體內→1gE升高→第I型過敏反應→組織胺升高→血管擴張,皮膚出現炎症反應,如紅疹、腫塊、搔癢
侵犯部位
嬰兒
兒童
青少年
臉頰、前額、頭皮、手腳爬行靠近地面處,甚至全身 腋窩、肘窩、腕關節、膝膕窩、腳踝 臉部、眼瞼、頸部兩側、腋窩、肘窩、手背、腳背
臨床表徵
對稱性發紅,出現丘疹、水泡、漿性滲液、結痂、鱗 成群的紅疹或鱗的斑塊,皮膚乾燥、色素沈著、呈苔蘚化 似兒童期表徵,常見有成群的丘疹及苔蘚化皮膚
  1. 皮膚乾燥,紅疹及丘疹會癢→皮膚呈斑塊的粗糙、紅腫、脫?

    抓破→感染→滲出液、水泡、化膿、結痂→新的上皮
  2. 慢性濕疹:皮膚變乾、手掌摺紋加深、下眼瞼有摺紋、鼻子基部有水平式的摺紋
護理
  1. 減輕搔癢感: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
    保持室溫涼爽。
    穿著易吸汗(如棉質),且柔軟的衣物。
  2. 將病童的指甲剪短,保持乾淨、戴手套、穿襪子。必要時,約束雙手。
  3. 潤濕皮膚:使用濕冷敷,以中性無香精的肥皂沐浴,沐浴後塗抹保濕乳液或油膏
  4. 沐浴時間約15-20分鐘,水溫不可過熱,避免使用沐浴由或泡沫浴。
  5. 皮膚皺褶處和包尿布的部位,應經常用清水清潔。
  6. 塗抹類固醇藥膏時,勿接觸到病童眼睛,並且要塗薄些,以防藥物吸收過多而抑制腎上腺素分泌皮質酮之功能。
  7. 去除過敏原:
    採用低敏感飲食,限制下列食物之攝取:如乳製品、蛋白、魚、花生醬、小麥、巧克力等。
    嬰兒延到6個月大時,才添加固體食物。
    控制環境中的過敏原,如灰塵、皮毛、花粉、蟑螂、黴菌、煙味、香水、消毒水、油漆等。
預後
能被控制,但無法痊癒。

© 2002 瑪里士維護製作 版權所有
Best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Resolution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