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 尿 病
疾 病 糖尿病
性 質
  1. Diabetes 來自希臘文,為「尿液」之意,Mellitus則為「糖」或「蜜蜂」之意
  2. 胰島素之製造及消耗不平衡,導致醣類代謝異常之疾病,可在任何年齡層出現
發 生
  1. 21歲以下:1/500~1/800
  2. 約5%病人自孩童時期即出現的症狀,此謂幼年型糖尿病
分 類
第I型(幼年型):胰島素依賴型 第II型(成人型):非胰島素依賴型
特 徵
發病急速 發病緩慢
症狀較嚴重
症狀較輕微,但可能早期即
出現合併症
常見有低血糖及酮酸中毒 較少有低血糖及酮酸中毒
與HLA抗原有關 與HLA抗原無關
臨 床
表 徵

臨床上,以糖尿、血糖過高及酸中毒為特徵

  1. 前趨期通常無症狀,故症狀可能來得很快,可因急性感染、肥胖、心理創傷誘發引起
  2. 血糖較高:症狀通長是漸進發生。如:
    (1) 虛弱、易疲累、嘔心、皮膚潮紅且乾燥
    (2) 口渴、喝水多、小便多、夜間易尿床、吃東西多,但體重減輕
    (3) 尿中出現醣或酮體
    (4) 呼吸快且深,甚至有水果氣味
  3. 酮酸中毒:血糖>300mg/dl,重碳酸鹽(HCO3-)<15mEq/dL,有糖尿及酮尿、全身不適、嘔心、嘔吐、腹痛。嚴重時,會造成脫水、腹部硬、煩躁、昏睡及昏迷,需緊急治療,以防繼續惡化,終至嚴重昏迷而死亡。
合 併
  1. 血管病變,如動脈粥狀硬化、微小動脈病變等,易發生心肌梗塞及腦中風
  2. 眼睛病變:如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等
  3. 腎臟病變:血糖控制不佳→腎絲球微血管基底膜肥厚→蛋白質流失→蛋白尿、水腫
  4. 神經病變: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四肢麻痺、酸痛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如胃排空延遲、排尿困難、異常出汗、陰莖不能勃起等
  5. 易生壞砠,易受感染
護 理

(一)教導家屬及病童認識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症狀,以及處理方式

(二)低血糖之處置

  1. 先給予病童10g之速效糖類,如方糖、糖果、果汁、葡萄糖水、葡萄乾等,而後再進食正餐或點心
  2. 若5~10分鐘內無反應,即需肌肉注射升糖素
  3. 嚴重低血糖時,病童若有失去意識、抽搐,仍需接受靜脈輸注葡萄糖,以矯正低血糖
  4. 病童之身上及書包裡應隨身攜帶醫療識別卡,上有緊急處理及連絡處等事項
  5. 注意低血糖的症狀:症狀常突然出現,如飢餓、無力、疲倦、頭痛、暈眩、姿勢搖晃、嘔吐、手指顫抖、心跳加速、冒冷汗、皮膚蒼白且黏溼等。當血糖值低於30mg/Dl時,會導致腦神經功能障礙,而出現焦
    慮不安、行為不適當、抽搐、意識狀態改變、嗜睡、昏迷等之症狀

(三) 高血糖之處置:依病童之血糖值而調整胰島素之注射量和飲食量,使
  血糖控制於穩定範圍內

(四)預防感染:

  1. 注意一般身體清潔,女孩須保持會陰部乾燥,另須注意足部護理,指甲要剪修平整
  2. 穿著與天氣適合之衣服,定期檢查牙齒
  3. 穿著合適之鞋子,預防引起胼胝及水泡,勿穿涼鞋。若有皮膚破損時,應適當治療
  4. 依據時間表,給予常規之預防接種

(五) 定期檢驗尿糖和尿液:

  1. 每天飯前和睡前收集小便以驗尿糖,在取尿檢驗前,應限制病童飲用大量液體,以免影響結果
  2. 正確使用尿糖試紙,病觀察時間及試紙之顏色,最後詳細記錄檢驗結果

(六) 指導使用胰島素時之注意事項:

  1. 使病童及其家屬瞭解胰島素之種類及作用,且能在進餐前半小時給予,並準確記錄血糖值
  2. 選擇適當之注射部位,依次為上臂、大腿、臀部及腹部,採皮下注射方式
  3. 注射技巧:使用胰島素專用之注射空針,以90度或45度角將針頭插入至皮下,注入與欲抽取胰島素等量之空氣→抽出胰島素
  4. 經常按次序輪換注射部位,病做成記錄,以免產生硬塊,而影響胰島素之吸收
  5. 準確地抽取藥物劑量,正使用中之藥物可於室溫保存,多餘之胰島素則須儲存於冰箱
  6. 抽藥前,將藥瓶置於兩掌間揉搓,勿用力搖盪
  7. 若皮膚上有紅疹,表示有過敏反應
  8. 當患孩活動增加時,會使血糖下降;遭遇感染時,會增加對胰島素之需要量
  9. 認識胰島素休克之徵象及緊急處理:首先確認原因(如胰島素過量、飲食減少、運動增加等)→觀察症狀(如突然飢餓、出汗、蒼白、虛弱、眩暈、顫抖不安、行為怪異、瞳孔放大、意識不清及視覺障礙等)→處理(如供應果汁或其他單醣食物靜脈注射葡萄糖或肌肉注射肝醣等)

(七) 密切監測酮酸中毒發作之徵象:

  1. 確認原因:如無法控制血糖、壓力、疾病、胰島素注射不足、飲食控制不當等,會導致血糖上升
  2. 觀察症狀:如糖尿、頻渴、頻尿、脫水、酮尿、電解質喪失、呼吸有酮酸味,為排出過多的CO2而有代償性的快速Kussmaul氏呼吸
  3. 處理:如靜脈注射重碳酸鈉、葡萄糖液或短效性胰島素,插鼻胃管以減輕腹脹和預防嘔吐,較穩定時給予低脂肪流質飲食等

(八) 告知病童及其家屬遵守飲食治療和注射適量胰島素之重要性,並鼓勵
  病童能適當地運動

© 2002 瑪里士維護製作 版權所有
Best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Resolution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