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
絲 球 疾 病 |
疾 病
|
急性腎絲球腎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 |
腎病症候群
(Nephrotic Syndrome) |
性 質 |
- 兒童期最常見分化膿性腎炎,又稱感染後出血性腎炎
- 免疫複合體疾病:細菌感染後,身體產生抗原抗體反應,所以造成腎臟疾病
|
具有嚴重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腫及高膽固醇血症等特性的疾病,偶有血壓高及氮血症 |
發生
率 |
男:女=2:1
|
1~2/100000,男:女=2:1 |
年齡 |
6~12歲,2歲以下較少見 |
2~5歲,常見於學齡前期 |
病因 |
- A群β型溶血性鏈球菌,以12型(咽炎)及49型(膿皰病)溶血鏈球菌最常見
- 感染咽炎8~14天後續發;常見於冬、春
- 3. 感染膿皰病後14~21天續發:常見於晚夏、早秋
|
- 先天性:
a.先天性腎臟疾病:體染色體隱性遺傳
b.子宮內感染:如梅毒、巨大細胞病毒感染等
- 原發性:
a. 腎絲球膜病變:如微小變化型腎病症候群,約80%以上之病童,為最常見之腎病症候群
b.局部腎小動脈血管球硬化
c.腎小球環間膜增生性血管球性腎炎
d. 膜性血管球性腎炎
e. 膜性增生血管球性腎炎
- 續發性:
a.原發性腎臟疾病:如膜性腎炎
腎病症候群 (Nephrotic Syndrome)
b. 感染:如亞急性細菌性心
內膜炎、梅毒等
c. 惡性腫瘤
d. 全身性疾病: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最常見)、糖尿病等
e. 血液疾病:紫斑症、鐮狀細胞型貧血等
f. 藥物作用7. 中毒
|
臨床
表徵
|
- 於鏈球菌感染後1~3週急性發作,持續1~2週:無力、頭痛、發燒、厭食、腹痛、體重增加血尿(佔30~50%之病童):為最先出現之症狀,尿量減少、尿液混濁、呈深茶色或可樂色,持續6~12個月輕度水腫:多侵犯臉部,尤其是眼眶周圍,早晨特別明顯,白天會擴散至四肢及腹部輕度蛋白尿:發病後1~2
個月內才會消失輕微高血壓(佔50%之病童):持續1~2週,於急性
期可升高120~180/80~120mm/Hg,造成頭痛、嗜睡、視力模糊,嚴重者昏迷、痙攣
|
- 尿量減少,排尿次數減少、尿液呈深褐色且多泡沫、蛋白尿
- 少有血尿
- 水腫嚴重
①全身性皮膚呈蠟白色、有紋路皮下組織鬆弛處水腫,如眼眶周圍、頸部、足背、陰囊等部位腹水、肋膜腔內積水,造成呼吸窘迫體重增加、食慾減退、活動力減弱
- 血壓正常或偶有高血壓
- 血漿蛋白氨流失於尿液,造成肌肉無力
- 腎病危象:腹痛、發燒、類丹毒皮膚炎、不安、憂鬱、食慾不振、嘔吐、腹瀉
- 長期蛋白質流失,致使病童消瘦、毛髮粗糙無光澤、指甲出現白色橫紋線
|
併發
症
|
高血壓性腦病變、充血性心臟衰竭、尿毒症、貧血、慢性腎臟炎
、腎衰竭
|
菌血症、進行性腎功能不全、充血性心臟衰竭 |
護理 |
- 每日測量體重、輸入與排出量
- 監測血中Na+、K+濃度
- 每4小時測量血壓,若有嚴重高血壓,依醫囑給予降血壓藥物及利尿劑,並注意有無副作用
- 嚴重高血壓及水腫病童,需臥床休息,待利尿期過後,且病情穩定時,方可鼓勵下床活動
- 血尿素氮高於100mg/dL時,需限制蛋白質攝取
- 急性期臥床休息或進行靜態的活動,避免過度疲倦
- 少量多餐,教導家屬不要給予兒童高鈉的食物或點心,如海苔、洋芋片、鹼乳酪捲或蘇打餅乾等
- 觀察病童有無高血壓引起之徵象,如頭痛、不安、視力模糊、痙攣、昏睡等
- 少尿期需避免攝取高鉀食物,如:香蕉、柑橘、葡萄、馬鈴薯、香菇、全穀類等
- 利尿期開始後,無須限制飲食,並可提供喜好之食品
- 每2小時翻身一次,維持皮膚清潔、乾燥及完整
- 向病童及家屬解釋疾病,可從事之活動及飲食,限制之目的
- 評估水腫情形,皮膚顏色及彈性
- 監測血中電解質,並注意有無高血鉀之徵象,如肌肉無力、心搏過慢、反射過強、嘔心、腹瀉等
- 出院衛教
(1) 向病童及家屬說明病情及家屬說明病情及治療過程,並強調按時服藥(如抗生素)之重要性
(2)病童復原後,應儘量避免劇烈運動,直至蛋白尿及血尿消失為止
|
- 嚴重水腫者,需臥床休息
- 每日測量體重、腹圍、輸入與排出量、尿比重及血中白蛋白
值
- 監測生命徵象
- 依醫囑給予靜脈注射蛋白,並觀察病童之反應
- 依醫囑給予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或利尿劑,並注意有無副作用
- 少量多餐,採高蛋白、高碳水
化合物及低鈉飲食,以減輕負
氮平衡及預防水份滯留
- 恢復期後,可以不必完全忌食
- 使用類固醇治療期間,需避免
接種活性疫苗,如卡介苗、MMR三合一疫苗、沙賓疫苗
等
- 每2小時翻身一次,以軟墊支托骨突或易受壓處,以維持舒適臥位
- 若眼眶水腫嚴重,可將頭墊高,點眼藥水、擦眼藥膏或以溫熱之生理食鹽水輕拭眼皮持皮膚乾燥及溫暖,尤其
是指(趾)間
- 避免穿著過緊之衣物
- 陰囊水腫之病童,需使用支托帶支托
- 居家護理
(1) 避免讓病童暴露在感染源
下,並確實洗手
(2) 告知父母,病童服用類固
醇藥物及蛋白尿期間,勿接種活性疫苗
(3) 利尿期過,血壓及體重均
回復平穩後,鼓勵病童多下床活動
(4) 向家屬解釋病童之病情及
治療之狀況,並觀察有無復發之症狀,如水腫、疲倦、厭食、體重上升過多、尿量減少等
(5) 告知病童及家屬按時服藥的重要性,並教導服藥方式及可能出現
之副作用
(6) 鼓勵病童回校上課,並儘早恢復正常生活
(7) 定期回門診追蹤
|
預後 |
- 95%以上的病童可完全恢復
- 幼兒之預後最佳,且復發率低
|
- 原發性病因或誘發利尿者,部份或完成可緩解
- 多數病童於1~10年後,有復發及病況加重現象
- 多數能完全恢復,部份會終生影響腎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