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 衰 竭
疾 病
急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
性 質
腎組織受損→腎臟突然無法依食物、水份的攝取情況及身體的需要,以調節尿液的量與組成 腎臟已完全無法進行正常功能,
如排出廢物、濃縮尿液及保留電解質
發生
年齡
幼兒期較少發生  
病因
  1. 腎前因素:
    (1)脫水、血液過少:使腎灌注
    血量減少
    (2)燒燙傷、出血:使尿量減少
    ,身體廢物堆積
  2. 腎內因素:佔75%,因腎疾病或腎毒素導致急性腎小管壞死、腎絲球過濾率降低
  3. 腎後因素:尿路阻塞,如腫瘤、結石,兒童較少見
  1. 腎絲球疾病:最常見,佔36.4%
  2. 遺傳性腎臟疾病
  3. 先天性腎臟畸形或泌尿道異常:如膀胱輸尿管逆流
臨床
表徵
  1. 典型症狀:少尿、無尿
  2. 氮血症
  3. 水腫、高血壓、呼吸加快、心
    律不整、痙攣
  4. 電解質不平衡、代謝性酸中毒
  5. 腸胃道不適、貧血、易受感染
  6. 可能出現昏睡
  1. 初期症狀不明顯,出現少尿、 食慾不振、嘔吐、易疲倦、水 腫、高血壓及血尿
  2. 隨病程進展,可能有骨關節疼
    痛變形、生長遲滯、皮膚乾癢
    (因尿霜所致)
  3. 因高血鉀而導致心律不整
併發

  生長發育遲滯、充血性心臟衰竭
、腦病變
護理
  1. 每日測量體重、輸入與排出量
    (I&O)、尿比重、尿液PH值
  2. 觀察有無高血鉀之徵象,如心
    律不整、心室停歇等,並禁食 高鉀食物,如香蕉、核果、橘子等
  3. 給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 低鉀、低鈉飲食
  4. 監測生命徵象及神經功能狀
    態,注意有無高血壓、心跳過
    速的情形
  5. 嚴格執行內科無菌技術,避免
    讓病童接觸有感染疾病的病人
  6. 評估水腫之徵象,如眼眶周圍、腹部或腿部水腫
  7. 監測血清電解質、動脈血液氣
    體分析及腎功能
  8. 依醫囑給予口服或靜脈注射重碳酸鈉
  9. 限制病童之蛋白質攝取量為0.5~1g/kg/day
  10. 依醫囑經由口服及灌腸給予
    Kayexalate
  11. 有留置排尿導管時,需每8小時排空集尿袋,並觀察尿液之性狀
  12. 注意洗手措施
  13. 至少每2小時翻身一次,並做皮膚護理,以保持皮膚乾燥及完整
  1. 告知病童及家屬,裝置分流之
    患肢不宜提重物或任何治療
  2. 透析期間,仍需供給適量液體 、鈉、鉀、磷及蛋白質
  3. 每2~4小時評估神經功能狀態,如意識程度、知覺及運動功能等
  4. 監測血液酸鹼值、血尿素氮、 血清肌酸頇及血氨值
  5. 協助病童洗澡,以去除尿霜
  6. 每2小時翻身一次,病按摩骨突處
  7. 告知病童不要抓皮膚,以免感 染,可讓嬰兒戴手罩
  8. 依醫囑給予止癢藥物
  9. 鼓勵病童表達情緒,並說明病
    情及治療,促進其能自我照顧
    ,以健立正向之自我概念
  10. 居家照護:
    (1)教導病童及家屬合適之飲食內容,並儘可能讓病童選擇
    (2)使用生長曲線圖,追蹤病童
    之身高體重
    (3)小於3歲之病童,需定期測
    量頭圍
    (4)每隔6~9個月,評估病童之心理、社會及智能發展情形
    (5)青春期之兒童,可使用Tanner氏性生理成熟評估表,以評估生殖器官之發展情形
    (6)向病童及家屬解釋病情、治
    療方式、可能出現之合併症及徵象,必要時,可轉介支持團體

© 2002 瑪里士維護製作 版權所有
Best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Resolution 800X600